産品觀察我們體驗了OPPO明年才發佈的智慧眼鏡:有亮點也有妥協
在連續發了兩年的概念機之後,今年的“未來科技大會”上,OPPO終於發佈了一款實實在在的智慧眼鏡産品,加入了這場AR大亂鬥。
OPPO的首款智慧眼鏡OPPO Air Glass,嚴格來説並不算是一款真正意義的AR眼鏡。而OPPO在發佈會上,也饒有意味把這款眼鏡定義為“aR眼鏡”而非“AR眼鏡”,字母從大寫變成小寫,意義完全不同。後者是“Augmented Reality”,即增強現實,而前者的“a”是assisted,表明這更像是一款需要搭配其他硬體才能發揮作用的産品。
事實的確如此。OPPO Air Glass用了單目型的設計,而不是常見的雙目式,即只有一隻眼睛有AR顯示功能。本身結構也相對簡單,1.3mm厚度的鏡片充當一塊小型幕布,鏡片後方連著一根短炳,連著光機、小音響、以及一塊磁吸區域。眼鏡本身無法單獨使用,需要搭配一個眼鏡架。
這種設計有一定的現實考量。C端的需求各式各樣,把智慧的部分和眼鏡本身做拆分,用戶不管戴不戴眼鏡、度數高低,眼鏡本身都有更簡單直接的調節方案。而且,相比那些厚重、形態怪異的AR眼鏡相比,OPPO Air Glass看起來也更像是一台正常的眼鏡。
目前限制AR眼鏡走向C端的掣肘是,如何控制重量的同時兼顧使用性能,魚與熊掌難以兼得,這次OPPO整體倒向了前者。
延續了做手機的思路,輕薄這次同樣是OPPO Air Glass最大的賣點,整體只有30g的重量,是目前業內最輕的産品之一——而一般的AR眼鏡重量動輒三五百克,相當於把兩台手機的重量挂在頭上;此外,用於補充衍射光波導下的光折損,眼鏡內嵌的微型光機也只有一顆咖啡豆的大小。
單目設計的好處在於,重量砍半的同時,也把成本砍半了。有行業人士告訴36氪,單目AR眼鏡在業內的方案已經相當成熟,Bom成本能控制在一千元以內。可以預見的是,到明年Q1正式發佈的時候,這大概率不會是一款類似谷歌眼鏡上千美元的天價産品。
AR眼鏡快速C端普及,降本、降重、形態普適都是關鍵,而在光學技術有突破性進展之前,這些問題或許可以通過單目來解決,因此,不僅是OPPO,小米此前發佈的眼鏡概念機也沿用了同樣的思路。
但是,單目式的設計同樣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缺陷。首先,單目決定了兩隻眼睛所看到的視野並不一致,有行業人士告訴36氪,這也存在著影響視力的可能,並不適合長時間佩戴。
此外,單目本身也有硬體限制——電池的問題尚且可以解決,OPPO方面的數據顯示,眼鏡本身續航可以達到10.5小時。更難解決的問題是,單目眼鏡的顯示區域只有小小的一塊,視場角並不大,這些都導致了,單目AR眼鏡沒辦法像雙目眼鏡一樣實現複雜的AR功能。
根據36氪的體驗,OPPO Air Glass這次展示的功能包括導航、提詞、探店等等,資訊的出現也只是以綠色文本的形式出現,和此前的谷歌眼鏡一樣沒辦法出現動畫、視頻這樣的複雜資訊。以導航為例,畫面上出現的就是指南針、方位和距離這幾項文本參數。
輕薄單目設計的另外一個代價是,OPPO Air Glass並不是一塊能夠完全獨立於手機的螢幕。36氪發現,OPPO Air Glass不同功能的切換,比如從導航切到提詞,需要依靠安裝在手機上的一款app來實現。
不過,作為一款輔助型的産品,OPPO這次也嘗試把眼鏡和其他的IoT産品做了聯動交互。具體而言,OPPO Air Glass的四種交互方式當中,有一項是,當搭配使用OPPO手錶時,用戶可通過手掌的旋轉/握拳方式實眼鏡資訊的確認/取消。
眼鏡腿觸控區交互以及語音這兩項是目前眼鏡産品比較常見的交互,OPPO眼鏡的另外一項比較有意思的是頭動控制——舉個例子,在有電話打入的時候,搖頭可以進行挂斷,另外,用戶通過低頭和仰頭的方式,可以拉開/收起通知欄資訊。
總體來看,在減重、交互方面,OPPO在 AR 智慧設備的探索尚可,但單目眼鏡本身存在的硬體限制確實也是難以避免的,這也註定了單目只能作為AR在完全推向C端前的一個過渡階段。
單目式AR眼鏡的祖師爺是谷歌的Google Glass,但谷歌的智慧眼鏡之路可謂坎坷——在誕生之初,谷歌眼鏡一度被美國《時代》雜誌評選為“2012年最佳發明”,好景不長,在連續推出了幾款備受詬病的産品後,2015年被迫宣佈停産。
谷歌雖然慘澹收場,但給了後續廠商很大的參考價值。首先,Google Glass在設計上最大的問題在於,投影位置被定位在眼角,用戶使用的時候需要翻滾右眼球,“翻白眼“”讓用戶感受到社交壓力的同時,也有注意力分散的風險。
OPPO的首款眼鏡産品做出了相應的調整。36氪體驗發現,OPPO Air Glass的成像位置放在了右眼球的正前方,雖然用的是能夠支援更高顯示的Mirco-LED,實際呈現的亮度平均只有1400尼特,所以實際使用的時候暫時沒有出現視覺遮擋等不適的問題。
不過,OPPO眼鏡的一個瑕疵是,在使用的時候,外界可以看到佩戴者眼鏡裏面顯示的內容,隱私性後續還有改善空間。
除此之外,在發佈會上沒有被提及到的是,完整的OPPO Air Glass其實還包含了一個嵌在左邊眼鏡架上的攝像頭模組。而面向C端的AR眼鏡,一旦配置了攝像頭,隱私問題就會被反覆提及,這也是谷歌眼鏡折戟的重要原因——由於潛在的侵犯肖像權隱私權的問題,在美國的一些辦公場所,甚至一度禁止佩戴谷歌眼鏡。
對於AR眼鏡來説,攝像頭能夠實現更多智慧感知的作用,相當於眼鏡本身有了眼睛,但在隱私越來越被重視的當下,尤其是C端AR産品爆發前夜,谷歌“血的教訓”需要被反覆斟酌。
完整的OPPO Air Glass包括三部分:鏡架+單顆AR鏡片+攝像頭 圖片由36氪拍攝
AR的功能到底是什麼,這也是一個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。從小米此前發佈的概念機,以及這次OPPO的首款眼鏡來看,支援的功能看起來還是比較簡單,無論是導航、演講提詞,還是翻譯,這些雖然是手錶/手環的差異化功能,都不算是剛需。對於兩家來説,尋找殺手級應用依舊是一項長期功課。
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OPPO的首款眼鏡雖然做了很多的減法,也還算是一款對C端需求有一定洞察的産品。在眼鏡夠輕、形態正常以及還能有一絲時尚感之餘,如果未來能找到足以擊中用戶痛點的應用,再把價格降下來,要起量不會是一件太難的事情。
延伸閱讀:《産品觀察蘋果智慧眼鏡還沒來,小米和 Facebook決定先試水》
36氪獨家吉利擬收購魅族手機:“小而美”敵不過“100億”
36氪首發 成功發明8個原始創新藥,義大利「NMS」獲太盟投資集團超14億元投資
36氪首發 以葡萄酒切入,「奧蘭中國」獲建發利福德基金數千萬元戰略投資
36氪獨家|國內首家獲批並量産免指血校準CGM企業,「硅基倣生」完成超8億元C系列融資
36氪首發 國內著名超寫實數字人AYAYI資産運營方「燃麥科技」全面進軍元宇宙數字資産運營管理,獲SIG PRE-A輪融資
造車勢力司凱奇打造新一代新能源重卡、礦用寬體車,提供新能源智慧化綜合解決方案
全鏈條要素成熟、下階段業務革新前夕,智慧校園服務商「新中新」宣佈引入戰略投資
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105123 京公網安備9號 京網文[2011]0252-085號